彭博观点丨有害的就业数据可能有害中国




























图:STR/AFP/Getty Images

有害的就业数据可能有害中国

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

长期以来,中国因痴迷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质量不佳而受到批评:施压干部实现增长目标刺激了债务的增长,间或刺激了彻头彻尾的统计数据作假。但更可能,中国官方的失业率数据为害更甚,而且这样的不准确可能已经造成了同样危险的后果。

直至最近,即使保持在稳健水平,中国的GDP增长仍会出现波动。失业率数字却不是如此。自2002 2017年,中国的失业率从未高于4.3%,或者低于3.9%2018年起,政府发布了新的、据说更加精确的统计办法;到当年底,依据该办法形成的失业率估算是……令人吃惊的3.8%。依据官方数字,中国在当年创造了1300万个就业机会,较预期目标增加了200万。

相较于美国,中国的失业率在过去15年间几乎没有波动。图片取自彭博新闻。
                  
基于若干理由,这看上去不那么可信。特别是到2018年末,因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出现紧张局面,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开始缩水。上个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第四季度,与贸易相关的制造业用工需求较一年前下降了40%。一项针对大型工业企业的官方调查记录的是,截至201811月的十二个月内,就业岗位减少了280万。接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Group AG)调查的制造商中,将近60%的表示,它们已因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而削减了员工数量,或者打算在未来半年内这么做。

政府的去杠杆运动——意味着清理所有为维持GDP增长而累积的债务——对私人部门的打击也最为严重。2017年,新就业机会的90%由那些公司提供。同时,中国正面对长期的不利形势。在很多大型工厂,机器人正在取代工人。工作技能正加速落伍的同时,中国还在应付非同寻常的困难,即中等收入陷阱。虽然政府打算建成世界级的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但就算可能实现,将煤矿工人转变成编程人员也需要时间。下岗工人反而似乎转向了低质量的服务部门岗位,如保安、快递等。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猜想。长期以来,中国学者一直试图估算中国真正的失业率。(一些估算显示,2007年,中国省会城市的失业率高达13.4%,波动幅度远远高出官方数字所示。)高盛集团和杰弗瑞金融集团(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之类银行已设计出多种就业追踪系统,对中国的招聘网站进行爬梳,试图搞清雇主在提供什么样的岗位。资本经济公司(Capital Economics)最近发现,在中国,对诸如下岗之类术语的网络搜索达到了历史新高,甚至高于2008年。

不确定性进一步令决策者自己的工作复杂化了。官员们颁行了大量减轻失业的举措,包括:承诺从现在至2021年创造一百万个实习岗位,增加就业再培训项目,向避免裁员的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对年轻的失业工人提供补贴。他们还尝试了五花八门的计划,增加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

但很难知道政府应当如何进一步刺激经济。譬如,中国似乎较为倚重2018年的减税,且正在考虑进一步削减增值税或者所得税,以为增长和消费注入活力。今年1月的信贷猛增,似乎暗示北京正再度开启信贷闸门。假如失业状况确实保持稳定,那么这样的政策搭配应该是可以感受到的。另一方面,为新下岗工人降低所得税或许不会帮到他们太多。此外,大量失业数据着眼于城市地区和正式工人,这意味着刺激政策存在忽视很大一部分人口的风险。

何以官员们希望描绘出一副有关中国就业状况的美妙图景?考虑到他们对罢工的极度恐惧,这一点容易理解。特别是在满是象征性纪念日的一年——从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到天安门事件三十周年——政府几乎不可能在失业数据方面做到充分透明和准确。但拒绝面对当下的局面,只会令他们的工作更难办。

本专栏不一定反映编辑委员会或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及其所有者的意见。

[作者是越南富布莱特大学(Fulbright University Vietnam)副教授,曾任位于深圳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本文原见于Bloomberg Opinion2019220日发布,原题“Bad Jobs Data Could Bite China”。听桥译。]

原文出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波士顿环球报丨为什么香港抗议者要挥舞星条旗

乔治·索罗斯丨危机中的开放社会

卫报丨假如新闻正在死去,谁来捍卫民主?